疫情冲击下,医疗行业该如何发展?
在这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疫情的来临之下,让大多数线下商业企业一夜之间歇业。
蜗居家中,线上发展业反倒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爆发。
2003年,“非典”曾经把大众困在室内,间接导致短信使用量剧增,增加了中国移动等公司的收入,同样也让一些互联网公司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,推动了新浪、搜狐、网易三大互联网门户的崛起。
17年后,当重大疫情重新上演,“互联网+”也重演了当年互联网服务加速普及的过程,在渗透率低的领域,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。
非常时期、非常事件会压垮一些商业形态,但非常时期也是一个重塑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机会。
每天上好闹钟、网购蔬菜、在线问诊、买药送货上门、网上课程教育、远程办公开始成为疫情期间的生活日常。
曾经绞尽脑汁想接触到更多潜在用户的互联网医疗、在线教育、企业服务、本地生活便利服务等,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疫情成了发展的催化剂,让很多用户有机会认知和使用那些“互联网+”的服务便利。
而与此同时,集中爆发的线上娱乐在疫情之后恢复常态之时必然会迎来冷静,短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购物和旅游,也将会迎来“报复性”的增长。
扩大了渗透率的那些“互联网+”服务,将面临由短期的获客到长期的转化、运营、留存考验。
对于企业来说,短期利好带来的是“叫好不叫座”还是“收割市场”,这还要看企业的综合能力,看其后续的服务是否能真正地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但眼下,机会已经摆在了一些行业面前。
在疫情的冲击之下,医疗健康领域是反应最快,也是最直接的需求爆发点。
二级市场的情绪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。
2月3日,在年后的刚开始的交易日中,A股三大股指暴跌,但医药股却掀起涨停潮,超级真菌、流感、病毒防治板块逆市上涨。
在疫情期间,互联网医疗相关公司,比如说阿里健康、腾讯健康、平安好医生、微医、医联、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,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,缓解线下压力,减少交叉感染,也让更多人体验了互联网医疗。
阿里健康数据显示,截至1月30日,在线义诊累计访问用户数超280万,医生数量超1000名,参加线上义诊的在线医生人均日接诊量超100单。
易观医疗健康分析师陈乔姗表示:“这一波动作,互联网医疗企业证明了自己的调配、组织、运营能力,向B端、C端证明了他们的可信度和可应用性。例如,医院信息化企业提高了医院对远程医疗的认知度,既给企业获客引流、教育市场,也让其价值在政府和C端公众面前得到验证,是一次很好的出圈机会。”
疫情给了远程医疗一剂催化剂。
很多医院对远程医疗的态度从以前的抵抗、不在乎变成了试着去接受,并从中受益。
信息化企业之前帮很多医院做了互联网化改造,增加线上问诊,但很多医院都没用起来。
这次帮医院开设通道和服务,给医生培训,缓解了医院的线下门诊压力。
未来2到3年中,远程医疗会在进一步的普及,尤其是缺少医疗资源的地方。
它是分级诊疗的补充,将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此外,疫情也助推了医药电商O2O教育了用户。
以前大家觉得买药是低频,门口有药店就行。
但这次送药上门让人们体会到了它的方便、安全。
整体利好,但盈利难题短期还会存在。
据平安好医生的财报显示,其服务收入占比较低,更多是医药电商收入。
虽然各家都在试图吸取更多现金流,但成效不够好。
如今,市场环境虽然更成熟,付费观念、健康关注度也在上升,但怎么运营转化,还是一个挑战。
概括来说,此次疫情会使原来一些低频行业的线上化机会出现,培养在线习惯后能够有留存的企业将直接受益。
从长期来看,资本会在进一步的流向生物医疗行业,支持利用创新技术获得新药、疫苗和其他诊疗方法。
开课通知
更多新闻资讯
更多
一体化战略真的那么重要吗?
2021-02-25
总裁班:主管授权不当,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
2021-02-24
国有企业该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
2021-02-24
生产型企业该如何做好物料盘点?
2021-02-24